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冯骥才《日历》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8-27


3 日历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文章以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历”引出话题,前半部分主要写翻日历时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十分快活,后半部分引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揭示了人要充实自己的人生日历,要将生命过的有意义这样的主题。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哲理感悟,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教学难点】

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日历(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激情导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当我第一次读冯骥才的《日历》时,我不禁象今天这样,悄声吟诵起朱自清的《匆匆》了。可是我觉得,在日子面前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既然日子的色彩和生命都是我们赋予的,那么我们就不应让日子的色彩显得暗淡,让日子的生命变得枯萎。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意识到,那一页页日历上,流淌的是时间,被我们撕去的,是生命。但愿,今天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会对时间,对生命,对人生,都会有些新的认识。

2.简介作者的生平与作品。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神鞭》,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3. 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倒行逆施刻骨铭心 黯淡无光 侥幸 拍摄 纯粹

4. 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朗读以下文段,概括大意。

(1)(第2—3自然段)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2)(第4—6自然段)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3)(第8—9自然段)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4)(第10—15自然段)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5.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6.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

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

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

7.作业

(1)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2)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
日历(第2课时)

【教学建议】

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1)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2)学生以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3)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4)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3.质疑与总结。

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解决一些重点疑问)。

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

4.拓展写作。

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5.课外延伸阅读。

发给学生有关作者的简介资料,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鸟》和《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提及过的图片:比如作者的相关图片集,《唐山大地震》相关图片素材,日历的素材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强化学生的时间和生命意识

2.配乐朗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日历的意义,体会岁月的易逝和生命的可贵,激起学生的共鸣。

3.作者冯骥才的简介以及课文中提及的朱自清的《匆匆》。

课件使用目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资料要求:

1.作者的相关图片集,《唐山大地震》相关图片素材,日历的素材等。

2.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浙江慈溪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喜爱美术、音乐、文学及球类运动。1961年高中毕业入选天津市篮球队,四年后因伤转入天津书画社从事美术工作。1978年调天津作协从事专业创作,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雕花烟斗》《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小提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以及中篇小说《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等,纪实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散文集《珍珠鸟》《巴黎,艺术至上》《倾听俄罗斯》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推出一套10册《冯骥才名篇文库》。

3.评析资料:

关于时间

海子

时间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今中外,许多人都留下了关于时间的篇章,劝谕人们珍惜时间,珍惜光阴,珍惜有限的生命。冯骥才的这篇《日历》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写时间,给人们留下了对时间的思考。

时间是无形的,来去无踪,像一条流淌的河水,彻夜不息。但时间的流逝是可以感知的。作者通过日历这一有形的东西来描写时间这种无形的概念,从而提出了两层意思。

一是关于“明天”。明朝文嘉曾有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西日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他告诫人们不要等待明日,而是要抓紧今天。但这篇文章却反其道而行之,作者认为“明天”的示知中隐含着希望,“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因为“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将一个个的“明天”比喻成一间空屋子,如何规划明天、度过明天,就好像如何填满这间空屋子一样。

二是关于“昨天”。昨天是用一个个的“今天”构成的。我们生活在今天,我们今天的现状其实是我们昨日的积累。当我们看到自己频生的白发和逐渐衰老的身躯时,我们才发现一个个的“今天”已经逐渐远去。当我们扯去用过的一页日历时,就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因为有了明日,我们有了希望;因为有了昨日,我们就有了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而记忆不是被动的,它的真实含义是“创造每一天”。

因为具有“明天”的希望、“昨天”的记忆和“今天”的创造,所以我们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如此值得我们珍惜,我们可以如此地去感知生命!

(选自《开在哪儿都是玫瑰:感动中学生的100篇散文》,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

4.相关资料:

(1)关于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唐山市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顷刻之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遭到惨重损失。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地震发生在深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应,被埋在瓦砾之下。极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公里。区内所有的建筑物均几乎都荡然无存。 

(2)朱自清《匆匆》的原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冯骥才《日历》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冯骥才《日历》ppt课件(31页)
冯骥才《日历》教案3
冯骥才《日历》mp3音频朗读
冯骥才《日历》原文阅读
冯骥才《日历》ppt课件6
冯骥才《日历》ppt课件5
冯骥才《日历》说课稿
《日历》导学案3
冯骥才《日历》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冯骥才《日历》ppt课件4
《日历》教学反思
冯骥才《日历》阅读练习及答案
《日历》导学案2
《日历》闯关练习
《日历》表格式教案(2课时)
《日历》导学案
《日历》练习题
冯骥才《日历》教案1
冯骥才《日历》ppt课件3
《日历》学案
冯骥才《日历》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日历》ppt课件2
北师大版《日历》同步练习
冯骥才《日历》ppt课件1
谁能一日或缺——读《日历》有感
存世唯诗篇——读《日历》有感
时间每天都是新的——读《日历》有感
日历即生命——《日历》有感
让双手合拢——《日历》赏析
珍惜我们剩下的时光——读《日历》有感
日历的意义——读《日历》有感
你的参赛曲目是什么——读《日历》有感
日历即日记——读《日历》有感
我们是个怎样的角色——读《日历》有感
创造灵感——读《日历》有感
北师大版《日历》《蚂蚁》教案及练习
冯骥才《日历》练习
作家:冯骥才相关图片集(20张)
《唐山大地震》相关图片素材
日历图片素材(4张)
日历flash素材2
日历flash素材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